在實體社會經濟中,很多企業管理者都非常重視企業內部審計的發展。 可以說,公司內部審計是對公司內部自控體系的一次檢查,旨在拉動公司發展走上正軌,對公司的正常經營具有重要意義。 那么,公司的內部審計流程和審計方法是怎樣的呢? 接下來,本文將對此進行詳細介紹。
所謂內部審計,主要是指企業內部組織或人員對企業內部控制的有效性、財務信
一般來說,內部審計的流程和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第一步,審計人員對被審計單位或項目提供的審計資料進行核對,目的是驗證財務報表所載信息的真實性,為后續審計工作奠定基礎。
第二步,審核員觀察被審核單位相關人員所從事的活動或工作,真實了解他們的工作狀況和工作效率。 通常審核環節會提前與被審核單位負責人溝通,特殊情況下可意外進行。
第三步,審計師從被審計單位的相關人員處取得書面(或口頭)形式的審計資料,并對取得的資料進行評價。 一般情況下,數據的真實性往往需要審計人員進行大膽的驗證,可以要求相關人員提供證據,要求配合工作。 因此,這是內部審計過程中最困難的一步。
第四步,審計人員可以直接從第三方機構(如銀行等)獲得書面答復。 ) 作為審計證據。 在確定與特定帳戶余額和項目相關的身份時,通常需要執行此步驟。
第五步,審計員檢查記錄或文件中數據計算的準確性。 有兩種方式:手動和電子,但在現代審計中,大多數審計師都采用電子方式。
第六步,注冊會計師獨立執行程序或控制,作為被審計單位內部控制的一部分,只能用于控制測試。
第七,審計師通過研究不同財務數據之間以及財務數據與非財務數據之間的內在聯系,客觀地評價財務信息。
第八步:審核員整理相關資料,編制審核報告,對審核過程中發現的問題進行說明,提出解決方案。
可以說,掌握企業內部審計流程和審計方法,對于促進內部審計工作有序開展具有重要意義。 因此,企業在開展內部審計工作之前,有必要對上述內容有一個具體的了解。 此外,由于內部審計是企業內部的“自查”活動,不受相關法律法規的約束,審計人員可能存在徇私舞弊。 對此,企業應更加重視內部審計,成立專門的內部審計小組,推動審計工作落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