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稅務師事務所主要業務介紹
財產損失真實性鑒定、企業所得稅年度納稅申報準備咨詢業務、房地產企業土地增值稅清算鑒定、房地產企業 工程完工鑒證、財稅咨詢、資產評估、工商注冊代理服務、代理納稅申報做帳等。這些業務都需要一定的資格才行, 比如注冊稅務師、注冊會計師、注冊評估師等。新人還沒有資格從事專業的業務,可以代理記帳納稅申報、工商注 冊代理、寫、整理、打印材料或外出聯系業務等。
二、適合去稅務師事務所工作的人群
財務審計相關專業應屆畢業生、企業涉稅會計、注會或者注稅相關專業課程合格者、熟悉財稅政策人員。
三、會審和稅審的區別
企業的年度審計,是請外部機構審核企業賬務是否真實合法,并出具客觀報告,這是企業年度終了結賬后應該做的工作
稅審是指年度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的審計服務,依據是稅收法律法規,需要稅務師事務所完成審計鑒證服務報告。稅審不僅僅是稅務師事務所審查稅務方面是否存在風險,是否正確理解稅收政策、還要關注是否有偷逃稅情況。
四、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
匯算清繳是指納稅人在納稅年度終了后規定時期內,依照稅收法律、法規、規章及其他有關企業所得稅的規定,自行計算全年應納稅所得額和應納所得稅額,根據月度或季度預繳的所得稅數額,確定該年度應補或者應退稅額,并填寫年度企業所得稅納稅申報表,向主管稅務機關辦理年度企業所得稅納稅申報、提供稅務機關要求提供的有關資料、結清全年企業所得稅稅款的行為。
所得稅匯算鑒證對象是指匯算清繳的狀況,也就是《企業所得稅年度納稅申報表》 及附表所涉及的內容。根據《匯算清繳準則》歸定,鑒證對象包括:收入總額、成本費用、資產及負債、納稅調整、應納稅所得額和應納所得稅額等內容。
五、所得稅鑒證對象信息
是指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納稅申報相關的會計資料和納稅資料等可以收集、識別和評價的證據及信息。具體包括:企業會計資料及會計處理、財務狀況及財務報表、納稅資料及稅務處理、有關文件及證明材料等。
1、收入類項目鑒證
2、稅收優惠項目鑒證
3、資產類項目鑒證
4、應納所得稅額項目鑒證
5、彌補以前年度虧損鑒證
6、特別納稅調整項目鑒證
7、扣除類項目和彌補虧損類項目鑒證
8、資產減值準備金調整項目鑒證
9、企業境外所得稅收抵免項目鑒證
10、其他
實務操作流程
1、了解委托方基本情況、了解的方式、途徑
2、資料收集、核對數據、工作重點和工作量的評估
3、制定審計計劃及人員分工
4、填制底稿基礎數據
5、實施審計程序出具審計報告
6、底稿打印歸檔
具體如下:
一、了解委托方基本情況、了解的方式、途徑
1.了解企業基本情況 (1)企業性質、經營狀況、利潤指標及其完成情況、業務類型、產品和服務的種類、被審計單位的地理位置以及經營 特點、主要經營變化情況、主要供貨商、人員穩定性。 (2)行業類型、行業受經濟狀況變動影響的程度、主要的產業政策和會計慣例; (3)關聯方及其交易的存在情況;提供給有關管理機關(如證監會)的報告的性質;稅費繳納情況、稅負貢獻率、企 業納稅信用等級。 (4)被審計單位的內部控制; (5)影響被審計單位及所屬行業的法律、法規;
2. 了解的方式和途徑 (1)詢問管理層及相關工作人員; (2)詢問內部審計人員; (3)查閱行業、業務經營資料; (4)查閱上一年度的工作底稿、相關年度報告、申報表; (5)實地察看被審計單位的生產經營場所及設施;
3.了解委托方關注點 委托方關注的是其日常工作中遇到的棘手的問題;不管是內部管理的問題\還是能力的問題,是需要急切解決的問題. 這是應該是我們工作中應該關注的重點。
二、資料收集、核對數據、工作量的評估
(一)提交資料清單 簽訂業務委托書后先出具資料清單,提請委托方提供資料如下(不限于): 1.營業執照及企業章程 2.執行的會計制度及有關政策 3.執行的稅種、稅率和銷售稅收優惠政策批件 4.總賬、明細賬、會計憑證及有關原始記錄 5.會計報表(含資產負債表、利潤表及利潤分配表、現金流量表、所有者權益增減變動表及編表說明等) 6.納稅申報表及有關納稅資料 7.報經主管稅務機關批準的稅前扣除項目有關文件 8.重要的經營合同及協議(如投資合同、承包合同、借款合同、財產轉讓協議等)9.長期投資及關聯企業名單(含被投資單位名稱、地址、投資額及所占比例、會計核算辦法等) 10.彌補虧損企業還需提供以前年度虧損額報備表及中介機構鑒證報告 11.注銷稅務登記還需要提供前三年會計報表、納稅申報表及納稅情況、會計賬冊、憑證和發票申購、試用。結存情況) 12.重大經營決策的股東會決議及實施情況 13.企業管理當局聲明書 14.上年度的所得稅納稅申報表及納稅咨詢服務報告 15.企業員工明細
(二)核對數據 (1)帳證、賬賬、賬表、表表數據核對; (2)報表項目構成及其余額變動情況核對; (3)報表、納稅數據本年與上年同期數據對比分析
(三)工作重點和工作量的評估 根據收集到的上述資料和了解的情況評估需要的大概工作時間,合理安排相關工作人員和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
三、制定審計服務計劃及人員分工
(一)人員分工 1.風險評估、風險測試、制定工作計劃、復核工作一般由項目現場負責人承擔 2.根據項目情況重要性分別分派相應能力的人執行具體工作 3.可以參考循環審計的形式分工,也可以按照涉稅項目的重要性分工 4.指導復核原則:能力級別高的指導復核能力級別低的 (二)制定咨詢服務計劃 根據了解的被審計單位的情況制定相應的工作計劃,每個單位的情況不一樣制定的計劃也就不一樣。對需要關注的問 題提前開小組會議傳達、對有疑問的問題記錄匯總統一時間溝通,對每個時間節點應做好規劃。為:入場前準備工作、收集財務等相關質量、整理數據、實施鑒證服務程序、總結匯總服務小結、形成交換意見、項目內部溝通交換意見、同 委托方溝通交換意見、整理完善工作底稿、完善鑒證服務報告、出具提交給委托方、底稿打印裝訂歸檔。
四、填制底稿基礎數據
1.委托方基礎信息填制,底稿的頁眉、頁腳、頁碼、頁邊距設置、制表人復核人員姓名及時間等。 2.根據核對有效的報表填制工作底稿的未審數據,一般安排熟悉報表的工作人員填制或者按照循環審計分工各自完成自 己的底稿,填制時注意完善底稿的邏輯關系公式,核對合計數。
五、實施審計程序
(一)重點工作思路---三流一致方面考慮 審核購銷業務檢查思路 會計信息真是性:購銷合同、貨物流、貨運流、發票流、資金流(以業務流程為主線,貨、票、款一致)
物流證據:貨物購銷合同;企業生產工藝流程和生產能力、耗用輔助材料和燃料動力情況、庫存及運輸中的貨物;貨物 購進/生產/銷售/庫存明細賬、出入庫單據、貨運單據,運輸公司的委托運單和臺賬,確定貨物銷售行為的真實性以及 銷售貨物品名、數量、單價、金額、目的地等的真實性。
資金流證據:資金往來賬/銀行對賬單/銀行原始憑證,貨物購進方的資金往來賬等資料,確定資金回流到稽查對象的情 況。
發票流證據:增值稅專用發票、農產品收購發票等,確定其同貨物情況是否一致;是否依法足額納稅;稅務機關對虛開 發票的供貨單位的查處情況等資料。
(二)跨期問題 按照企業適用的會計年度檢查上下年度跨期情況,確定是否均屬于當年度實際發生的。 注意上年跨期到本年的上年所得稅匯算清繳是否做調整,如果沒調整則要考慮是否調整(主要關注風險情況)。
(三)不合規業務 包括收入、成本、費用等影響本年利潤相關的業務;如:費用未按照權責發生制確認、是否實際支付、是否跟企業 經營業務相關,收入確認是否符合企業適用的會計制度的確認標準,銷售流程是否異常,形成會計信息的原始憑證是否 合理?
(四)不合規票據 票據包括內部形成的和外部取得的票據,不限于發票。關注票據的日期、時間、業務發生的歸屬是否正確(是開給 本企業?)屬地管理業務的發票備注欄是否按要求填寫等。
(五)核算情況 1. 計算正確性;折舊計提、無形資產分攤是否正確,是否按照企業適用的會計估計,加計扣除的基數確認的正確性, 是否符合加計扣除的條件 2. 費用歸集適當性:相同費用歸集不同科目影響稅前列支情況不一樣
(六)審核的方法: 1. 列出各稅種存在的主要問題:稅基、征稅范圍、納稅義務發生時間、重點問題、頻發問題和盲點問題。 2. 收入方面:查合同、發貨單、庫存、倉庫、價格、往來、邊角廢料、相關部門及外調情況。 3. 成本方面:查發票、付款、合同、入庫憑據、倉庫、相關費用、領料單、消耗,方法,行業比對和預警值比對。 4. 費用方面:查發票、付款、合同、手續、制度、限額費用、關聯方費用、查費用增減合理性、所屬期 5. 稅金方面:查稅款所屬期、查申報數額 6. 損失方面:查制度、憑據、內外部證據、申報、鑒證、進項轉出、保險、證實真實性和合理性。
|